大象新闻记者 李鑫 刘少利 通讯员 通讯员 赵锡铭 孙瑞
春日的黄帝故里新郑青山如黛、碧水如画,黄帝故里景区游人如织。河南新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黄帝故里”的文化身份享誉海内外。近年来,新郑市深挖黄帝文化内涵,通过拜祖大典、研学活动、社会教育三大抓手,将历史文脉转化为城市品牌的金字招牌,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创新路径。
拜祖大典: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拜祖大典现场,海内外中华儿女神情肃穆,共赴一场跨越五千年的文明之约。
“浩浩穹苍,巍巍嵩岳。同祖者,血脉之源也。同根者,文明之始也……”系祖坛旁,十数名青衿手执《同根赋》齐声高诵,中央矗立着一株巍然屹立的“同根树”。深棕色的枝桠上遍垂红色祈福丝带,承载着中华儿女对根的祝福与祈愿。
“我从寻根门走过来,便与这棵‘同根树’遥遥相望,那一瞬间参天大树这四个字就从我脑海中跑了出来,古话说树高千尺,终有根本,站在这里,我不禁肃然起敬。”参加拜祖大典的董女士仰望着“同根树”,久久不愿离去。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内钟鼓齐鸣,全球华人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为凝聚民族情感、弘扬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事件。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精神已深深融入民族血脉,拜祖大典更是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重要文化纽带,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参加拜祖大典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崔世昌表示。
随着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连年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完备的礼仪规制、庄重的恭拜氛围、厚重的文化内涵、周密的组织安排、同频的全球“同拜”、广泛的传播影响,成为全球华人世界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重要文化名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全球炎黄子孙表达民族感情的重要载体。
“文贸衔接、政经协同,以文促经、互动双赢”。3月30日下午,新郑市举行“豫见新郑 聚力发展”黄帝故里产业发展经贸洽谈大会。经贸洽谈活动期间,累计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328亿元。
如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不仅仅是海内外华人的文化盛典,也是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发展共赢的平台。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传承弘扬黄帝文化开辟了新空间,提供了新途径。
研学活动:让文化在体验中扎根
换汉服装、正衣冠礼、拜祖仪式、体验黄帝文化+智能科技课程、系祖坛前与仓颉结绳记事……新郑通过“研学+”模式,让黄帝文化从历史符号变为可触摸的鲜活记忆。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为什么是炎黄子孙”,让孩子们从黄帝斗争的故事中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血脉认同,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秉承“基地为支撑、课程为灵魂、人才为关键、线路为载体,研、学、游融合一体”的发展理念,下大力气推动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研学基地与省内知名的研学旅行教育机构合作,打造专业化的讲师团队,精品研学路线,并围绕“黄帝文化”精心打造了兼顾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和体验感的《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史》、《黄帝传说故事》、《姓氏起源》等特色研学课程。
“黄帝故里研学让我对黄帝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也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而骄傲。”3月12日,郑州市金水区研学少年乔芮志言语间充满自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炎黄子孙,生活在中原这片沃土,我们的学生到此寻根问祖,了解华夏文明起源,更能激发同学们爱国爱家的品行,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成为国之栋梁。”开封市祥符区杜良乡夏都路小学校长孙冉说。
“下一步我们会持续深挖黄帝文化,打造‘文化+科技’项目,开展研学旅游系列交流活动。”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弘扬黄帝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24年研学基地累计接待研学团队3万余人次,获“河南省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河南省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社会共育:全民参与的文化传承
新郑将黄帝文化传承纳入社会治理体系,构建起“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家校联动”的立体化传播网络。
“《黄帝内经》被誉为医家之宗,承载着古人对生命、健康与自然的深刻认知。”4月24日下午,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拜祖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黄帝内经》读书会在这里举行。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新郑市卫健委、新郑市红十字会全体干部职工,新郑市部分中医机构以及群众代表参与活动。
“我们除了有读书会活动,还有黄帝文化研学大讲堂等活动。”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坦言,“黄帝文化博大精深,干部要先做文化的学习者,才能当好传播者。”
“我知道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还有黄帝发明指南车的故事,在学校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黄帝的故事,我可以给你讲一讲。”今年6岁的王梓骁小朋友在新郑市人民路幼儿园上学,说话声音虽然充满稚气,但谈到黄帝故事,俨然一个知识小达人。新郑市号召全市中小学校园把传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新郑市轩辕小学、黄水路小学等一批学校将黄帝文化的基因播种在孩子们心田。
新郑市还利用辖区内高校数量多的优势,把黄帝文化传播到大学校园,黄帝故里景区与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共建实践基地。
公交车变身流动的“文化驿站”,市民广场、街头游园也融入黄帝文化相关符号。“走在街头就能感受历史,这种浸润式传承才能真正入心。”市民王女士感慨道。
从一场大典到一座城的文化自觉,新郑用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需要仪式感的唤醒、体验感的深化,更需全民参与的持久生命力。当黄帝文化从典籍走入生活,从景区渗入街巷,“黄帝故里”便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标识,而成为流淌在千万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这条以文化塑魂、以品牌聚力的发展之路,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郑样本”。
编审:李鑫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读懂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wfa.com/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