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而言,我们在当前的形势下,不仅关注‘贸易战’,同时可能更多关注‘科技战’。”
在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看来,分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底层逻辑,无论是技术、企业还是产业资本,分化带来差异,差异激发竞争,竞争催生创新,“今天,我们面临着全球格局的分化、产业格局的分化和市场主体的分化。”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他认为地方国资投资运营平台,要主动贯彻国家战略,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功能性作用,勇于承担技术攻关组织者、创新资源整合者、产业布局主导者的责任,加快强链、补链,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4月16-18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网共同主办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隆重召开。在活动现场,戴敏敏发表了题为“矩阵化资本运营平台,助力科创策源,实现产业先导”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现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本次年会。感谢投中信息的邀请,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学习交流。
上海国投公司是上海市政府三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之一,主责主业是“基金管理+创新孵化”,承担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战略产业投资任务,专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截至目前,公司资产总额约1500亿元,旗下实控基金管理人在管基金认缴总规模2200亿元,已投硬科技企业累计近2000家,其中100余家上市公司,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占比超过90%。昨天,我们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本期债券是全国首单用于三大先导产业科技创新债券、全国首单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债券,也是由合并重组后的国泰海通证券独家主承的首单超长期科技创新公司债,金额50亿元,期限15年,利率2.1%。去年,我们用了八个月的时间,组建了千亿规模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实现“当年筹备、当年设立、当年投资”。我们希望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整合更多创新资源,对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转型升级、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等形成长周期的支持模式。
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分化”。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从某种意义上看,分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底层逻辑。无论是技术、企业,还是产业、资本,分化带来差异,差异激发竞争,竞争催生创新。今天,我们面临着全球格局的分化,这不是过去常见的全球化框架内的资本流动与产业变迁,而是可能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世界体系;我们面临着产业格局的分化,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持续崛起,特别是人工智能正在开始重塑人类社会;我们面临着市场主体的分化,唯有技术创新卓越、商业模式清晰、市场壁垒深厚、团队复合能力强的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进步。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探索实践。
构建矩阵化、生态型投资运营平台
作为上海市科创投资的主平台,我们始终坚持战略导向,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机制,坚持生态型打法。
一是建立与创新链匹配的基金矩阵。围绕“0-1、1-10、10-100”的创新链全生命周期,我们已初步搭建由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未来产业基金、国资母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六大母基金”为主干,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重点产业赛道基金、CVC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为分支的“上海国投系”基金矩阵。突出“战略性、生态型、协同力”:主力基金存续期达12-15年,着力构建跨越周期的科创生态;子基金专注早期初创,专注细分赛道;未来产业基金专注前沿、交叉、颠覆式创新,并探索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概念验证机制统筹衔接;CVC和并购基金重点联合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和金融投资机构,加快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开展与产业链协同的投资布局。我们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加快布局战略性、关键性、功能性项目。在集成电路领域,聚焦工艺制造、芯片设计、核心配套升级等领域,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在人工智能领域,聚焦基础模型、垂类模型、GPU算力等上下游,关注语料数据、具身智能、端侧AI、自动驾驶、AI4S、机器人等细分方向,多维度助力上海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高地;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并购基金,支持创新药、创新器械和上游供应链整合,打造行业龙头。同时,在未来产业领域,前瞻布局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空天计算等赛道,推动先进技术转化加速落地。
三是搭建复合型投后赋能平台。传统基金投资的资源整合能力较弱,难以为成果转化和技术落地提供有效赋能。我们设立了科创赋能专业平台,围绕科技企业的关键痛点,与地方政府、科技园区、金融机构等合作,着力构建“投资+金融增值、技术+成果转化、产业+生态链接、人才+吸引保障以及综合赋能”五位一体的增值服务体系,形成品类齐全、规范专业的赋能“套餐”。
探索“点、线、面”相结合的科创策源体系
一是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为重点,服务支撑颠覆式创新。我们与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学习借鉴“DARPA”“Flagship”“Angel List”等国际先进模式,依托未来产业基金平台,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科技投资人和项目经理人的作用,突出对科技创新的超前认知,构建支持颠覆式创新、交叉学科和平台型前沿技术孵化与早期投资的开放赋能体系。同时,探索组建未来科技企业家社区,打造服务颠覆式创新的新模式。
二是强化“大院、大所、大企、大家、大赛”纵深策源体系。为精准捕捉创新“信号源”,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在“大院、大所”方面,我们与清北复交等一批重点高校以及中科院、国家实验室、模速空间等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孵化器建立全面合作机制;在“大企”方面,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设立CVC;在“大家”方面,与国内外顶尖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和投资人,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在“大赛”方面,参与支持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浦江科技论坛、“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捕捉潜力项目。
三是高起点打造特色产业研究体系。以“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国资布局”为使命,建设科创产业研究院,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组建顾问团队,构建“产业研究、决策咨询、风险管控、综合培训”四位一体业务体系,打造“战略化思维、专业化能力、市场化逻辑、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智库,着力优化上海国投投研生态圈。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作为国资投资运营平台,我们要主动贯彻国家战略,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功能性作用,勇于承担技术攻关组织者、创新资源整合者、产业布局主导者的责任,加快强链补链,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政府、产业、科技、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协同支持。热切期待和在座诸位加强交流、合作共赢!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读懂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wfa.com/4074.html